2017-2021年安徽省食源性腹泻病例病原学分析

FAN Yong, XU Lizi,MENG Can, WANG Zhiqiang,LI Weidong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2024)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7-2021年食源性腹泻病例病原学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22家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医院上报被采集肛拭子/粪便的腹泻病例信息,并按要求对采集的患者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分类资料采用x2趋势或x2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7-2021年共采集标本15 484份,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3.75%(3 678/15 484).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0.01%(1 550/15 484);其次是沙门菌(6.16%,954/15 484)、致泻大肠埃希菌(6.10%,944/15 484)、副溶血性弧菌(1.66%,257/15 484)、志贺菌(1.00%,155/15 484).不同年份(x2趋势=11.249,P<0.05)和不同季度(x2趋势=146.119,P<0.05)病原体的检出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人群中,年龄<11岁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30.29%,1 123/3 708);学生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分别是肉类及其制品(17.62%,648/3 678)、粮食及其制品(15.17%,558/3 678)和多种食品(13.78%,507/3 678).可疑暴露场所主要是家庭(69.93%,2 572/3 678).结论 安徽省食源性腹泻病例病原体主要为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总检出率呈逐季度上升趋势,主要可疑暴露食品和场所分别为肉类及其制品和家庭.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季节、暴露食品和场所,制定不同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oodborne disease,diarrheal cases,pathogens,Norovirus,households,foodborne pathogenic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