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左旗早中生代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构造剥露过程及地质意义

LI Jianbo, WANG Zhiyong,SONG Zhijie, ZENG Tao, LEI Hengc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其发育一走向近EW、倾向S的低角度伸展型拆离带,主要由下盘的二叠纪—三叠纪侵入体、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脆性拆离断层面及上盘的古生代和元古宙岩石组成.韧性拆离带内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宏观尺度普遍发育面理与线理,产状为145°~194°∠34°~55°与185°~228°∠15°~39°.显微尺度下石英强烈定向成拔丝状、并具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现象;长石形成不对称的旋转碎斑系及核幔构造.剪切带内不对称长石碎斑、云母鱼、S-C组构等指示上盘向SW方向剪切.以拆离带内强变形糜棱岩及下盘哈拉图岩体为测年对象,两个花岗质糜棱岩与下盘不变形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4.4±1.8 Ma、244.0±2.4 Ma 与 229.4±2.1 Ma;锆石(U-Th)/He 的年龄为 212.5±13.1 Ma、214.1±13.2 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苏尼特拆离带变形起始时限为244 Ma以后,变形峰期时限为224 Ma并持续至214 Ma.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在244~224 Ma与224~213 Ma两个时期的冷却速率分别为18.5 ℃/Ma与16.3 ℃/Ma,隆升速率为0.54 km/Ma与0.48 km/Ma,早期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作用与晚期以纯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作用共同制约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的构造剥露过程.本文成果显示在华北北缘到中亚造山带之间早中生代存在一地壳快速隆升事件,可能为中亚造山带最终闭合后的伸展垮塌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的远程效应共同作用结果.
更多
关键词
ductile detachment zone,mylonite,structural exhumation,Early Mesozoic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