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

陈豪杰, 周庆双,蒲小江, 王斯年, 朱泽章, 邱勇, 王斌, 孙旭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上半棘突和近侧棘上、棘间韧带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24例(保留组),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全切组)。保留组男60例、女64例,年龄(58.3±10.3)岁,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3例;全切组男62例、女68例,年龄(59.6±9.2)岁,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3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椎板保留范围、切除范围、硬膜囊面积及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评估融合情况、邻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保留组随访时间为(30.5±5.4)个月,全切组为(31.0±5.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3, P=0.528)。在单节段手术患者中,保留组的手术时间[(173.6±47.3)min]、出血量[(351.7±102.0)ml]和术后住院时间[(7.8±3.1)d]均低于全切组[分别为(196.2±34.2)min、(401.9±97.2)ml、(9.9±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3, P=0.004; t=2.69, P=0.008; t=3.26, P<0.001)。两组硬膜囊面积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保留组的椎板切除范围[(22.8±4.5)mm]小于全切组[(29.5±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2, P<0.001)。保留组双节段与三节段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融合等级均达到Bridwell Ⅰ、Ⅱ级。保留组邻椎不稳比例(11.3%,14/124)低于全切组(22.3%,2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48, P=0.019);保留组ASD总发生率(20.9%,26/124)低于全切组(36.2%,4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15, P=0.008);保留组中影像学ASD(16.9%,21/124)、症状性ASD(4.0%,5/124)和手术ASD(0,0/124)均低于全切组[分别为25.4%(33/130)、9.3%(12/130)、1.5%(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0, P=0.027)。两组患者ODI和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保留组的ODI和腰、腿痛VAS评分与全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达到与传统减压术相当的减压效果,同时能够降低邻椎不稳及ASD的发生率。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Lumbar vertebrae,Spinal fusion,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Spinal steno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