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Yan Bo, Zheng Xiaohui, Luo Shiyun, Lai Yuting, Tan Jingyi,Lin Aihua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Statistics(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价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疗效是否优于阴性对照组和常规治疗组.方法 检索PubMed、CNKI等14个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干预措施为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阴性对照.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信息收集.采用ROB 2.0及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CMA 3.0软件进行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以SMD及95%CI为效应指标.使用I2评价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采用GRADE证据分级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结果 本文按照PRISMA 2020标准报告研究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包括1947名经抑郁量表筛查或临床医师诊断的10~19岁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抑郁量表得分(SMD=-0.33,95%CI:-0.57~-0.08,I2=73.41).Egger′s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2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可能有效(SMD=-0.41,95%CI:-0.72~-0.10).疗程>6周的干预提示可能有效(SMD=-0.67,95%CI:-0.97~-0.38).干预结束后,短期随访结果提示干预效果仍有可能维持(SMD=-0.21,95%CI:-0.41~-0.01),而长期随访结果未见干预效果.非临床招募的患者中显示干预可能有效(SMD=-0.45,95%CI:-0.75~-0.15),而临床招募的患者中未见干预效果.GRADE证据分级为中等质量证据,提示研究结果与实际效应有可能接近.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疗效优于阴性对照组,可能有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纳入的研究多开展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未来可考虑针对我国青少年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设计精良、关注长期随访结果的RCT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证据.
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self-help,depression,RCTs,meta-analy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