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流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对策

Duopeng Zhang, Yang Liu,Zhengfei Li, Yihao Ge, Junqian Zhang, Zhicai Xie

Biodiversity Science(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未在干流建坝的一级支流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赤水河流域孕育和保护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多样性.然而对赤水河底栖动物的了解仍不充分,缺乏涵盖整个流域的连续性、季节性的底栖动物调查.本研究于2019-2021年按季度开展4次调查,系统评估了赤水河水系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更新了物种名录,甄别出其驱动机制及受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本次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9纲22目86科186属209种.全流域优势种均为昆虫类,如蜉蝣属一种(Ephemera sp.)、扁蜉属一种(Heptagenia sp.)、河花蜉属一种(Polamanthus sp.)、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潜水蝽科一种(Naucoridae sp.)和多足摇蚊属一种(Polypedilum sp.).春季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季节.上游的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明显高于中下游.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和不同河段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底质、海拔、流速、溶解氧、NH4+-N和大尺度空间因子PCNM1、PCNM2、PCNM3、PCNM6的驱动.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环境过滤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空间因子(随机效应).流域内的多重人类活动(如支流的梯级电站、采矿业、土地开发利用、酿酒业、旅游业等)严重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建议采取退耕还林、维持水文的自然节律、管控采矿业和酿酒业、优化防治外来入侵种等一系列对策,建立有效的预测和风险评估机制.
更多
关键词
Chishui River,macrobenthos,community structure,biodiversity,redundancy analy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