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个体化施源器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探索

CHEN Wen-juan,XIA Xiao-yi, BAI Peng-gang,QUAN Ke-run, XIU Si-yi,CHEN Ji-hong, XIE Xing-yu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20例,年龄44 ~ 76岁,中位年龄56岁;鳞癌19例,腺癌1例.将其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插入组.根据带有导向模板的CT图像,勾画高危靶区(HRCTV)、中危靶区(IRCTV)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等危及器官.于Nucletron Oncentra计划系统中设计相应的插植针道及针数、驻留点及驻留时间,逆向优化后形成预计划.两组处方剂量HRCTV为700 cGy.分别评估3D打印组和常规插入组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HRCTV D90在3D打印组、常规插入组分别为(699.85±3.61) cGy、(703.00±2.59)cGy,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RCTV D100、IRCTV D90、IRCTV D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5cc、D2cc、D1cc、D0.1c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3D打印组与常规插入组比较,在剂量分布上合理,差异无显著性,但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