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调查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21)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通州区城区和乡镇小学三~六年级、初中一~三年级和高中一~三年级各1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调查前1周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每日平均摄入量≥300 g为达标,分析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量达标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804份,回收有效问卷771份,回收有效率为95.90%.调查小学生321人,占41.63%;初中学生228人,占29.57%;高中学生222人,占28.80%.调查前1周奶及奶制品摄入率为90.92%,不良反应率为10.12%.每日摄入率为36.71%.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214.29 g,每日平均摄入量达标率为2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小学,OR=1.672,95%CI:1.102~2.535;初中,OR=2.086,95%CI:1.349~3.225)、体质指数(超重,OR=1.747,95%CI:1.131~2.700;肥胖,OR=2.469,95%CI:1.698~3.591)和父母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1.760,95%CI:1.022~3.029)是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每日平均摄入量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 通州区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每日平均摄入量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标准,学段、体质指数和父母文化程度是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每日平均摄入量达标的影响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