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屈孕酮与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Yi Liu,Shuang Zhou,Jiongbo Liao,W Y Shao, Yiyang Hu,Chengcheng Ning, Qin Wang, Yierfulati Gulinazi,Bin Yang, Ying Cheng,Pengfei Wu,Qin Zhu, X R Zhou, Weiwei Shan, X J Chen

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2023)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DG)与醋酸甲羟孕酮(MPA)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标签、非劣效、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招募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的EH患者,入组EH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即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SH)和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H)分层后再按1∶1随机(随机序列由SPSS软件的随机数字生成器产生)分配至MPA组或DG组。随访截至2022年5月14日,完全缓解(CR)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1.1~17.2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6个月的CR率(6m-CR率),次要终点为治疗3个月的CR率(3m-CR率)、副反应发生率、CR后1年累积复发率和CR后1年妊娠率。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292例EH患者,中位初诊年龄为39岁(31~45岁)。其中,SH患者135例,随机分配至MPA组67例、DG组68例;CH患者157例,随机分配至MPA组79例、DG组78例。(2)292例EH患者中,205例患者纳入主要终点分析,包括92例SH和113例CH,MPA组、DG组分别为100、105例。MPA组和DG组的总体6m-CR率分别为90.0%(90/100)和88.6%(93/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1, P=0.741;率差( RD)=-1.4%,95% CI为-9.9%~7.0%]。按照病理类型分层,SH患者的总体6m-CR率为93.5%(86/92),其中MPA组和DG组的6m-CR率分别为91.1%(41/45)和95.7%(45/47);CH患者的总体6m-CR率为85.8%(97/113),其中MPA组和DG组的6m-CR率分别为89.1%(49/55)和82.8%(48/5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194例患者纳入次要终点分析,包括88例SH和106例CH,MPA组、DG组分别为96、98例。SH患者的总体3m-CR率为87.5%(77/88),其中MPA组和DG组的3m-CR率分别为90.7%(39/43)和84.4%(38/45);CH患者的总体3m-CR率为66.0%(70/106),其中MPA组和DG组的3m-CR率均为66.0%(35/5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EH患者的常见副反应包括月经过多(27.1%,79/292)、乳房胀痛(26.4%,77/292)、月经周期或经期改变(20.5%,60/292),MPA与DG组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4)93例SH患者达到CR,CR后1年累积复发率MPA组和DG组分别为5.9%和0;112例CH患者达到CR,CR后1年累积复发率MPA组和DG组分别为8.8%和6.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93例达到CR的SH患者中10例有生育计划,暂无妊娠者;112例达到CR的CH患者中有生育计划者21例,MPA组CR后1年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为7/9和2/7,DG组分别为4/12和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与MPA比较,DG治疗EH同样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替代方案。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ndometrial hyperplasia,medroxyprogesterone,dydrogesterone,non-inferior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