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透析方式及时长对肾移植预后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Electronic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透析方式及时长对肾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术前接受透析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的451例受者资料。根据术前透析方式的不同,将451例受者者分为血液透析(HD)组(n=365)和腹膜透析(PD)组(n=86);根据术前透析时长的不同将受者分为透析时长≤1年组(n=214),透析时长>1~<3年组(n=118),透析时长≥3年组(n=119)。随访截至2022年6月30日,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血清肌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内受者/移植肾存活率。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检验水准α′=α/3=0.0167)。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受者/移植肾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D组与HD组受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透析时长、术前合并症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不同时间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CVD)及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透析时长≤1年、>1~<3年和≥3年的3组受者DGF和AR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透析时长≥3年组DGF和AR发生率均高于透析时长≤1年组(χ2=7.13和13.962,P均<0.0167)。PD组和HD组术后3年受者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5.3%,移植肾生存率分别为91.9%和9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和0.112,P均>0.05)。术前透析时长≤1年、>1~<3年和≥3年的3组受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6.3%、94.9%和93.3%,移植肾生存率分别为93.0%、89.8%和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83和1.785,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前不同透析方式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受者/移植肾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术前透析时长增加会导致术后DGF和AR发生率升高。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