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干过程对土壤-水稻系统镉和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ZHANG Yuting,ZHU Qihong,HUANG Daoyou,TIAN Yingbing,XU Chao,ZHU Hanhua,HE Lei, WANG Wei, ZHANG Quan

Acta Pedologica Sinica(2023)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分蘖盛期土壤水分落干过程的第0、3、5、7 天进行连续性取样,研究干湿交替的落干("氧化")过程中镉、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落干过程中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随着落干天数的延长而增加,落干后第5 天水稻根内和茎叶镉含量较落干0 d处理分别提高了109%和183%(P<0.05);而水稻根内砷含量随着落干天数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与落干0 d处理相比,落干后第3天减少了41.96 mg·kg–1(P<0.05);茎叶砷含量则随着落干天数的延长而降低,落干后第5 天和第 7天茎叶砷含量较落干0 d处理分别减少了12%和18%(P<0.05).落干后第 5 天处理根表铁膜镉、砷和铁含量分别较落干0 d提高了97%、16%和16%(P<0.05).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土壤Eh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增高和有效铁含量降低,促进了土壤中残渣态镉向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转化,有效态镉(DTPA法)含量升高,土壤中砷向可氧化态转化,降低有效砷的含量.通过拟合分析可知,当土壤含水率为33.6%左右时,生物可利用的镉和砷含量可同步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综上,对于镉砷复合污染土壤可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通过调控土壤Eh、pH、DOC和有效铁,降低土壤镉砷生物有效性,促进根表铁膜对镉砷的吸附固定,进而减少水稻对镉砷的吸收累积,对重金属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