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泌尿系鳞癌诊断中的应用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泌尿系鳞癌中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泌尿系鳞癌与尿路上皮癌中染色体的畸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例泌尿系鳞癌伴血尿并行FISH检测的患者,同时选取523例FISH检测的血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其中尿路上皮癌340例,非尿路上皮癌183例.结果:8例泌尿系鳞癌伴血尿患者中,4例肾脏鳞癌,其中2例为原发性肾脏鳞癌,1例为食管癌来源的肾脏鳞癌,1例为肺癌来源的肾脏鳞癌;2例原发性膀胱鳞癌;2例输尿管鳞癌,均来源于宫颈鳞癌侵犯.尿FISH诊断泌尿系鳞癌的灵敏度为62.5%(5/8);阳性患者中3号、7号染色体基因扩增率均为100%(5/5),17号染色体基因扩增率为80%(4/5),GLPp16位点的基因缺失率为40%(2/5);与尿路上皮癌比较,FISH诊断泌尿系鳞癌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 75.9%,x2=0.758,P=0.306);3号、7号、17号染色体及GLPp16的基因扩增或缺失的比例在尿路上皮癌与泌尿系鳞癌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2、0.352、0.003,0.566,P>0.05);4例转移性泌尿系鳞癌的FISH灵敏度为50%(2/4).结论:原发性或转移性泌尿系鳞癌患者尿FISH均可呈阳性;泌尿系鳞癌和尿路上皮癌尿FISH灵敏度无显著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