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World Chinese Medicine(2022)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小鼠耳缘肿胀和扭体实验模型,进行药效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网络药理学涉及部分关键靶点.结果:共筛得相关活性成分6个,匹配到相关靶点信息173个,获得成分和疾病交集靶点99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IL-6、TNF、VEGFA、PTGS2等,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豆甾醇与靶点结合性较强.动物实验验证了白花蛇舌草干预后可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减少扭体次数,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效应,主要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有关,网络药理学结果还显示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和豆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AKT1、IL-6、TNF、VEGFA等关键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