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China Medicine(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断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CABG,以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其中74例采用间断皮肤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2例采用传统全程切开皮肤获取大隐静脉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大隐静脉修补点数、冠状动脉和大隐静脉桥吻合口数、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大隐静脉桥获取时间、下肢切口关闭时间、下肢操作总时间、术后下肢切口评价指标、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比例和术后1~3年大隐静脉桥血管吻合口通畅率.结果 2组患者大隐静脉修补点数、冠状动脉和大隐静脉桥吻合口数、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操作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关闭时间短于对照组[(15.4±2.6)cm比(43.4±7.0)cm、(7.7±1.3)min比(27.0±4.6)min],而大隐静脉桥获取时间长于对照组[(45.3±9.9)min比(27.4±5.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切口疼痛评分、麻木比例低于对照组[(3.1±1.5)分比(3.8±1.5)分、27.0%(20/74)比57.7%(3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术后下肢切口发生肿胀、皮下淤血、需要二期清创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组术后1~3年大隐静脉桥血管吻合口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结论 间断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应用于CABG操作方便,不增加大隐静脉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大隐静脉桥血管中远期通畅率满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