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园湿地鱼类群落结构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解东莞生态园湿地水域群落结构特征,探讨2种类型刺网 (沉网和浮网)及不同网目网片渔获物组成的差异性,实验利用多网目 (1.0、1.25、1.6、2.0、2.5、3.1、3.9、4.8、5.8、7.0、8.6和11.0 cm)单层刺网对该湿地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共采集到13种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海南似鱎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优势种,前者密度最高 (占84.8%),后者生物量居多 (40.2%).渔获物物种组成沉浮网间差异显著,但单位努力捕捞数量 (NPUE)、单位努力捕获重量 (BPUE)及物种数与沉浮网间均无显著差异;海南似鱎的NPUE在2种类型刺网间无显著差异,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NPUE浮网显著低于沉网.12个网目网片的渔获物物种聚成2类,1.0~2.0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海南似鱎为指示种;2.5~11.0 cm片的聚为另1类,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为指示种.渔获物大小结构聚为2类,1.0~3.9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4.8~11.0 cm网目网片的聚为另1类.随着网目大小增加,渔获物平均体长线性递增,NPUE呈幂函数式下降.研究表明,为对内陆水域鱼类群落特征进行更加科学地估计,刺网需要增加1~2 cm网目网片,且需要同时放置沉网和浮网进行鱼类调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