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Modern Medical Journal(2020)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罗哌卡因TAPB组(DV-T组)、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TAPB组(DR-T组)、罗哌卡因TAPB组(R-T组)、生理盐水TAPB对照组(C组),每组25例.DV-T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10 min内泵注完毕),随后按0.5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各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TAPB,DR-T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混合0.375%罗哌卡因共40 ml,DV-T组和R-T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ml,C组注入生理盐水40 ml,每侧各20 ml.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o)、TAPB后10 min (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60 min时(T4)、手术结束时(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观察术后2、6、12、24及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记录术中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记录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与C组比较,DR-T组、DV-T组于T2~T5时点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及R-T组比较,DR-T组和DV-T组于T1~T5时点HR显著减慢(P<0.05).与C组比较,R-T组、DV-T组于术后6、12 h,DR-T组于术后6、12、24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R-T组比较,DR-T组术后12 h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R-T组、DR-T组、DV-T组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DR-T组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R-T组、DV-T组(P<0.05).R-T组、DR-T组、DV-T组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早于C组(P<0.05);DR-T组、DV-T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亦显著早于C组(P<0.05).而DV-T组术中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联合TAPB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均可显著减轻手术应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其中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TAPB镇痛作用时间更长,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