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睡眠中上呼吸道反复出现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从而导致间歇性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高碳酸血症,伴或不伴睡眠觉醒,进而引发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全球有 9.36 亿 30~69 岁成年人患有 OSAS,其中 4.25亿人患有中度至重度 OSAS,受影响的人数在中国最多,男性比女性更普遍[1].脑卒中是全球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的社会负担是巨大的,积极识别和管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年轻人脑卒中发病率并没有显著下降,中低收入国家仍在飙升,对已确定的危险因素管理不足,或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或许能解释脑卒中的全球负担[2].有大量证据支持OSAS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AS)、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源性猝死.最近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强调了 OSAS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3].每周≥2 个晚上习惯性打鼾与 25%的脑卒中风险相关,中度至重度 OSAS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 2 倍[4-5].在不同种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睡眠呼吸障碍的患病率在 44%~72%,急性期后仍高于一般人群.因此明确 OSA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