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不同临床特点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China Modern Doctor(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不同临床特点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SCI患者76 例,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分别进行分组.根据损伤病程分为损伤<3 个月组(n=55)、损伤 3~6 个月组(n=9)、损伤 7~24 个月组(n=12);根据瘫痪类型分为四肢瘫组(n=13)和截瘫组(n=63);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性损伤组(n=22)和不完全性损伤组(n=54);根据损伤原因分为创伤组(n=67)和非创伤组(n=9).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intact N-terminal propeptide,T-PINP)、人N端中段骨钙素(human N-terminal middle osteocalcin,N-MID)、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及不同部位BMD,分析其特点及与BMD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损伤<3 个月组比较,其他两组的β-CT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PINP、N-MI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BALP和 25-(OH)D水平均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正常者(≥30ng/ml)仅 2 例(2.6%),不足者(<30ng/ml)15 例(19.7%),缺乏者(<20ng/ml)59 例(76.6%).截瘫组腰椎(L1~4)的BMD显著高于四肢瘫组(P<0.05),两组的股骨颈、股骨干和全身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的β-CTX水平显著高于非创伤组(P<0.05),两组T-PINP、N-MID、B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腰椎(L1~4)BMD、股骨干BMD、全身BMD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腰椎(L1~4)与股骨颈BMD、β-CTX、BALP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T-PINP β-CTX升高明显,应重视抗骨吸收治疗.结论 SCI患者 25-(OH)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极高,建议临床上常规予以补充.早期及创伤性SCI患者β-CTX升高明显,应重视抗骨吸收治疗.随着病程延长,骨量仍有持续丢失,应结合骨代谢标志物动态评估患者的骨健康状况.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