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s—2010s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分析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3)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升过程中籽粒营养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970s—2010s五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3年大田试验,分析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等变化规律及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比1970s—2000s的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产量提高了 9.37%~55.89%,收获穗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18%~10.48%和9.85%~33.48%(P<0.05).2010s品种('登海618')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百粒重,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提升依赖于籽粒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显著增加.相较于1970s和1990s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6.56%~16.48%和0.70%~2.14%,但其籽粒粗蛋白含量则降低3.98%~8.17%.吐丝后65 d,2010s品种('登海618')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较其他年代品种提高31.86%~105.35%;成熟期时,其穗位叶SPAD较其他年代品种也增加8.22%~42.66%(P<0.05);同时其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也较1970s('中单2号')、1980s('丹玉13')、1990s('掖单13')、2000s('先玉335')代表品种分别增加0.72%~33.22%和5.34%~43.77%.综上,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均较高,但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保证花期较高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持生育后期的穗位叶SPAD,同时显著增加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则是2010s品种('登海618')籽粒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970s和1990s品种的主要原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maize,nutritional quality,canopy structure,matter accumulation,yield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