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例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就诊病例数15 951例,采集样本11 176例,阳性检出率为12.03%.腹泻占99.90%,发热占14.70%;粪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89.70%).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79.78%);以30~39岁年龄组和职业为干部的检出率最高(13.53%,13.49%).病原体检出情况:副溶血性弧菌5.39%、沙门菌3.25%、诺如病毒1.44%、大肠埃希菌1.06%、空肠弯曲菌0.56%、混合感染0.34%、志贺菌无.5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下降(x2=97.39,P<0.01).检出率显著上升的有沙门菌(x2=49.48,P<0.01)、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x2=230.40,P<0.01)、空肠弯曲菌(x2=1.53,P<0.01).可疑饮食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9.44%)、肉与肉制品(25.80%)、水果类及其制品(10.78%);加工方式以家庭(41.12%)和餐饮服务场所(37.55%)为主.病例中总检出率最高为单位食堂,达到20.51%(x2=26.64,P<0.01).[结论]食源性疾病呈现明显夏秋季节高发的特征,各病原体阳性检出逐年趋于相近,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是主要的可疑食品,家庭、餐饮场所、单位食堂是暴露的主要场所,应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及监督管理,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食物中毒的暴发.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oodborne disease,surveillance,epidemiological feature,suspected food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