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解剖理念的概论及其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戴书昕,庹舟廷, 于德新,毕良宽

Chinese Journal of Endourology (Electronic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膜解剖理念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肠系膜解剖,但当时仅仅是没有完整理论体系的雏形,直到现在才由浅入深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框架[1]。在古典解剖学时期,Treves等[2]提出结肠系膜解剖理论,Toldt提出Toldt间隙[3],其中后者被认为是现代膜解剖理念的雏形。1988年,Hearld[4]开创了直肠癌"全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Hohenberger等[5]指出结肠存在完整的系膜,树立了膜解剖的一个重要节点。1909年Jamieson[6]在结肠癌手术中首次建立"层面外科"理论。2013年龚建平[7,8]提出胃癌的"第五转移"和"D3淋巴结清扫加完全中结肠切除术(D3 lymphadenectomy plus complete mesmesocolic excision,D3+CME)"术式,并在国内于2015年正式提出并更新了膜解剖理论。2015年,Mike等[9]解释了"筋膜解剖"。膜解剖理念随着医学的进步日益深入人们的视野中,它扭转了外科手术中的一些传统解剖观念,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至今,在21世纪被视为外科手术和解剖中的"第三元素"[10],为现代微创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强大动力。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