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PEI Wen-Hao,HU Cheng-Ye,ZHANG Xiu-Mei, LIU Yong-Tian, CHEN Yi-Yang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23)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能间接反映贻贝养殖区底栖生态状况.基于2021年4月和8月枸杞岛贻贝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及主要驱动因子的系统解析.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2种,隶属14纲40目84科,物种季节更替率为83.14%.丰度等级分布(Rank abundance)曲线表明,夏季物种更丰富,但均匀度相对较低.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介于1.61~2.95之间,季节间差异显著.Simpson指数与盐度、沉积物中值粒径(D50)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沉积物中值粒径、总有机碳(TOC)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物种数、Chao1指数、生物量、丰富度均与TOC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春季分为四个组别,夏季分为三个组别,NMDS分析表明,春季分组物种分离不显著,夏季分组物种分离显著,相似性分析(ANOSIM)印证了这种差异.应用相似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季节平均相异率为87.57%,分歧种为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CCA分析表明,溶解氧、TOC和硝酸盐是驱动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春季主要受溶解氧、TOC的影响,夏季主要受硝酸盐的影响.整体上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良好,但需关注夏季水域富营养化问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