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种质耐湿性鉴定

高建芹, 陈锋,龙卫华, 张维,周晓婴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渍害是长江下游多发性气象灾害,严重影响油菜产量.通过对适合长江下游种植的6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进行耐渍性筛选,为耐渍性品种选育和生产者选择品种提供依据.在露白期和子叶期进行室内淹水处理,考察油菜种质的耐渍性及耐渍性指标.结果表明,淹水后油菜的相对成苗率、相对茎长、相对根长和相对单株鲜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不同种质的耐渍性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时期淹水耐渍性也有差异,受试材料中强耐渍的材料有3份(P1、P39 和 P47),占总品种的 5%;较强耐渍的材料 11 份(P5、P7、P12、P17、P24、P25、P26、P27、P29、P33和P42),占18.3%.依据上述2种方法的筛选结果,选取9份材料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3叶期渍害处理后,单株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及产量下降,千粒质量增加,P1、P39和P47表现突出,受淹水时期影响较小,与露白期、子叶期的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种质苗期各性状湿害指标与成熟期产量性状相关性大部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利用潜力.综上,通过室内淹水处理,考察油菜种子的相对成苗率和相对根长可便捷有效地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湿性,提高筛选效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