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H油田Mishrif组下段隔夹层特征及开发策略

YU Yichang, SONG Xinmin,LIN Minjie,GUO Rui,ZHU Guangya, SHEN Yi, SHEN Boheng,LI Fengfe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23)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依据岩心、铸体薄片、分析化验、地震、测井、生产动态和数值模拟等资料,对伊拉克H油田Mishrif组下段MB2-MC1层段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发育主控因素、成因类型、展布特征、注水开发影响和技术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上升旋回中的滩前斜坡和滩间沉积、相对海平面下降旋回中的沼泽沉积和下切充填沉积、高频旋回中的生屑滩沉积下部作为物质基础,叠加破坏性成岩作用是隔夹层发育主控因素,形成滩体下部型、滩间型、滩前斜坡型、沼泽型和下切充填型5类隔夹层,其渗透率主体为(0.05~1.50)×10-3μm2,孔喉半径为0.05~0.5μm,渗流能力低;隔层位于MB2-1和MB2-2小层顶部、MC1-1小层底部以及MC1-3小层,夹层主要发育于MB2-1和MB2-2小层内部;隔层连续处底部注水见效慢,油水界面缓慢均匀抬升,地层压力亏空大,隔层不连续处底水锥进,油井见水后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大幅下降,夹层分布处底水绕流作用显著,上下地层压力梯度发生一定改变;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隔层连片隔挡、夹层局部发育的特征,坚持分层系开发,采用大井距边注顶采和小井距底注顶采相结合的高效注水开发模式,依据隔层与夹层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优化井位部署,保证低含水期的最大采出程度.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