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因素分析

杨沛沛, 汪金金,李萌,李林峰,干欣霭,牛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流感染(BSI)患者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积分系统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412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微生物血培养结果呈阳性。患者中位年龄为40岁(14~86岁);男性患者为267例,女性为145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采用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DIC诊断积分系统、日本卫生福利部(JMHW)DIC诊断积分系统及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对所有患者进行DIC诊断积分,并选择最优诊断标准作为本研究诊断DIC的标准。对患者继发DIC、继发DIC后30 d内死亡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成组 t检验或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2-1930)。 结果:① CDSS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DIC的诊断准确性优于ISTH和JMHW DIC诊断积分系统。②根据CDSS,将本研究纳入的412例患者分为DIC阳性组( n=84)和DIC阴性组( n=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生BSI前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 OR=1.023,95% CI:1.007~1.038, P=0.004),发生BSI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 OR=1.383,95% CI:1.259~1.519, P<0.001),原发疾病为复发/难治状态( OR=2.550,95% CI:1.287~5.053, P=0.007)为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继发DIC的独立危险因素。③ ROC曲线表明,发生BSI前PCT水平预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继发DIC的AUC为0.609(95% CI:0.545~0.674),最佳临界值为0.57 ng/mL,此时预测DI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6%和49.1%;发生BSI前D-二聚体水平的AUC为0.816(95% CI:0.756~0.877),最佳临界值为3.83 mg/L FEU,此时预测DI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和86.9%。④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BSI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OR=1.155,95% CI:1.014~1.314, P=0.029),发生BSI前白蛋白水平<30 g/L( OR=5.588,95% CI:1.233~25.316, P=0.026),安置尿管( OR=9.759,95% CI:1.081~88.112, P=0.042)为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继发DIC后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BSI前APTT预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继发DIC后30 d内死亡的AUC为0.741(95% CI:0.632~0.850),最佳临界值为33.7 s,此时预测患者继发DIC后30 d内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76.5%。 结论: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中,使用CDSS诊断DIC的准确性优于ISTH和JMHW DIC诊断积分系统。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BSI患者的疾病状态、PCT水平、D-二聚体水平、APTT、白蛋白水平、是否安置尿管等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有助于识别疾病进展为DIC风险较大的患者,并及时对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ematologic diseases,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Risk factors,Diagnosis,Bloodstream infection,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agno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