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短缩-延长术与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23)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骨短缩-延长术与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58例接受Ilizarov技术治疗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骨短缩-延长术治疗(A组),根据短缩情况不同将其分为术中一次性短缩成功患者(A1组, n=17)和需要术后逐渐短缩患者(A2组, n=13),28例患者接受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B组)。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评估骨缺损愈合和肢体功能,同时根据Paley分类标准统计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5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27.5±5.1)个月。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的EFT、EFI、骨缺损愈合和肢体功能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1组患者Ⅱ级钉道感染率[41.2% (7/17)]、Ⅲ级钉道感染率[47.1% (8/17)]及A2组患者Ⅱ级钉道感染率[46.2% (6/13)]、Ⅲ级钉道感染率[53.8% (7/13)]显著高于B组[14.3% (4/28)]、[17.9% (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1组人均并发症数[(1.4±0.3)次/例]及A2组患者人均并发症数[(1.5±0.3)次/例]显著多于B组患者[(1.1±0.5)次/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2种手术方法均可成功治愈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与骨短缩-延长组相比,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尤其是感染相关并发症。因此,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在感染或骨髓炎导致的大段骨缺损患者中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Tibia,Infection,Calcium sulfate,Bone lengthening,Ilizarov techniqu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