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技术在石窟寺与古建筑动物活动监测中的应用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2018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了以石窟寺与古建筑为代表的4 处遗产地动物活动,共布设相机22 台,累计9463 个相机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0946 张,监测到鸟兽类合计6 目13 科18 种;依据相对多度指数(RAI)确定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和紫金庵典型优势物种分别为: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RAI:35.75)、岩鸽(Columba rupestris)(RAI:75.99)、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RAI:43.17)和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RAI:43.65);4 种优势物种季节性活动均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月活动节律为每年8 月最高,1 月最低;大沙鼠、岩鸽、岩松鼠、珀氏长吻松鼠日活动高峰分别为 8:00~10:00、10:00~12:00、10:00~12:00、2:00~4:00.鸟兽类主要通过抓痕、筑巢、粪便污染等形式危害文物,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研究结果为厘清遗产地动物种群特征、活动节律以及动物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