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因子对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估算青海祁连圆柏(Juniperusprzewalskii)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随不同立地因子的变化规律,为青海祁连圆柏林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省祁连圆柏天然分布较为广泛的泽库、兴海、都兰、乌兰、祁连和德令哈6个市(县),按照不同立地条件(海拔、坡向、坡度、坡位)设置20 m×20 m的样地96个,依据每木检尺数据和祁连圆柏数量,在每个样地内选择标准木3~5株,采集其树枝、树叶、树干和树根,称量其鲜质量,并收集以上各器官样品200~500 g;同时在各样地按"S"形取样法设置土壤样点5个,每10 cm为一层,分层采集0~60 cm 土层土样.分别测定祁连圆柏各器官含碳率和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再根据乔木层生物量和土壤体积质量,估算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随立地因子的变化规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来筛选影响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导地形因子.[结果]①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值为291.28 t/hm2,变异系数为0.38,表明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空间分异较大,与我国其他区域松柏科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相比,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处于较高水平.②在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密度占比达71.95%,约为乔木层的2.5倍,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构成该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体.③不同地域之间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存在一定差异,以兴海县(382.25t/hm2)最大,泽库县(213.20 t/hm2)最小.④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随着海拔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海拔>3 500~≤3 700 m的地区最大,为365.69 t/hm2,海拔>2 900~≤3 100 m的地区最小,为196.40 t/hm2;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坡度>5.~≤15°缓坡碳密度最大,为386.72 t/hm2,坡度>35°~≤45.的急坡最小,为 212.52 t/hm2;下坡位(350.56 t/hm2)高于中坡位(288.28 t/hm2)和上坡位(208.16 t/hm2),阳坡(293.27 t/hm2)略高于阴坡(284.29 t/hm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坡位和海拔的确定系数增量(△R2)均明显高于坡度、坡向.[结论]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对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有一定影响,其中坡位和海拔是影响青海祁连圆柏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导因子.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Juniperus przewalskii,ecosystem,carbon density,site condition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