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毒GDSH2020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2023)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解目前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株的特点,本试验于2020年采集广东省四会市某猪场临床疑似PRV感染发病猪的组织样品,运用PCR、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随后将获得的病原接种新西兰白兔分析其致病性,并对该病原的主要毒力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经PCR检测可扩增出PRV特异性阳性条带;接种PK-15细胞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纯化后将获得病原命名为GDSH2020;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感染细胞60 h后病毒滴度即达到最高(106625TCID50/mL).GDSH2020株接种新西兰白兔2 d后即出现体温升高、注射部位奇痒、啃咬等症状,并在接毒后3~4 d全部死亡.GDSH2020株gB、gC、gD、gE和TK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参考毒株(Kaplan、Becker等)相比,gE基因氨基酸序列在第48、496位分别插入1个天冬氨酸,与国内变异株特征一致;而gC基因氨基酸序列有4个位点突变(S102P、H103R、A336V和T393A);gB基因氨基酸序列有2个位点突变(A36T和G331R);gD基因氨基酸序列有1个位点突变(I101T);TK基因氨基酸序列有1个位点突变(E171G).序列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GDSH2020株gB、gC、gD、gE和TK基因与国内变异株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了 1株PRV变异株,为广东省进一步开展PR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参考数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