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大戟中二萜类化合物DP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China Pharmacy(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究狼毒大戟中二萜类化合物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DP)能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抗白血病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为工具药,采用MTT、AnnexinⅤ-FITC/PI、AO-EB染色法观察并测定DP作用24 h后对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DP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及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P作用24 h后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叉头框O3a(FoxO3a)、B细胞淋巴瘤2细胞死亡的相互作用介质(Bim)的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FoxO3a(p-FoxO3a)、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染色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FoxO3a蛋白核转位情况.结果 10μmol/L DP和10μmol/L DP+LY294002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P<0.01);5、10、20μmol/L DP作用后的细胞均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量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趋势;10μmol/L DP和10μmol/L DP+LY294002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和Bim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FoxO3a mRNA转录水平和p-FoxO3a、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10μmol/L DP+LY294002组细胞可见FoxO3a蛋白的核转位变化,且该变化较LY294002组明显.结论 DP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