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药物涂层球囊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索新型药物涂层球囊(DCB)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应用新型DCB(SeQuent Please Neo)治疗的24例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3~76岁,平均(64±6)岁.sICAS在接受新型DCB治疗前均需普通球囊预扩张,若扩张后无限流性夹层或弹性回缩,则接受新型DCB治疗.病变部位Mori狭窄分型为A、B、C型.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即责任血管区域的缺血性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或死亡事件.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目标动脉狭窄率>50%定义为无症状性再狭窄;症状性再狭窄定义为目标血管出现再狭窄,同时相关区域出现TIA或脑梗死等缺血症状.结果 24例sICAS主要位于前循环(62.5%,15/24),以Mori B型为主(66.7%,16/24);狭窄长度3.7~13.5 mm,中位数7.5(6.8,10.3)mm.所有新型DCB成功到位并实施扩张,技术成功率100%.新型DCB治疗前狭窄率及治疗后残余狭窄率中位数分别为80%(70%,80%)、30%(5%,40%),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91,P<0.01).术中动脉夹层发生率20.8%(5/24),补救性支架置入率16.7%(4/24),围手术期无缺血性、出血性及死亡事件.24例sICAS患者中,完成临床随访23例,随访1~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5,17)个月,未出现责任血管区域的脑缺血事件,1例椎动脉硬膜内段狭窄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完成影像学随访23例,随访1~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4,10)个月,无症状性再狭窄发生率4.3%(1/23),未发生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初步应用认为,新型DCB在sICAS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未来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