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耕对吉林省西部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产量的影响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2)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揭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轮耕模式对吉林省西部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至2019年开展旋耕/旋耕/旋耕(T1)、翻耕/旋耕/旋耕(T2)、翻耕/免耕/免耕(T3)和翻耕/旋耕/免耕(T4)轮耕试验.测定和分析了 4个处理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干筛下,土壤力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湿筛下,0~20cm和20~40cm 土层,T4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T1显著提高了 11.9%、9.4%.0~20 cm 土层,T4 的 MWD 比 T1、T2 显著提高 了 15.9%、11.4%;20~40 cm 土层,T4 的 MWD 比 T2 显著提高 了11.1%.0~20 cm 土层,T4 的 GMD 比 T2 显著提高 了 5.6%,T4 的 D 比 T1 显著降低了 4.0%;20~40 cm 土层,T3和T4的D比T1显著降低了 2.4%和3.2%;0~40 cm 土层,T4的不稳定团粒指数(Elt)比T2显著降低了 14.0%.与T2相比,T3、T4在20~40 cm 土层的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了 23.1%、23.8%.0~20 cm 土层中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T3、T4能增强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然而T2、T3、T43年产量的平均值却比T1降低了 12.7%、7.8%、8.1%.综合考虑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玉米产量及其稳产水平,T3为最佳轮耕模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