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谱和耐药性变异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以期指导临床优化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30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7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菌株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变化趋势和耐药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至2021年,7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培养总阳性率为90.17%(679/753)。2017至2021年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2.05%(64/78)、88.81%(119/134)、88.03%(125/142)、93.87%(199/212)、91.98%(172/187),各年份间的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8, P=0.029);2017年胆汁培养阳性率低于2020和202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43、5.57, P=0.002、0.018);其余年份间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胆汁培养结果呈阳性的679份胆汁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 03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总占比为57.02%(589/1 033),2017至2021年的占比分别为66.38%(77/116)、66.47%(111/167)、59.43%(104/175)、54.75%(173/316)、47.88%(124/259);革兰氏阳性球菌总占比为41.05%(424/1 033),2017至2021年的占比分别为31.90%(37/116)、31.74%(53/167)、38.86%(68/175)、44.30%(140/316)、48.65%(126/259);真菌总占比为1.94%(20/1 033),2017至2021年的占比分别为1.72%(2/116)、1.80%(3/167)、1.71%(3/175)、0.95%(3/316)、3.47%(9/259)。2017至2021年,胆汁培养阳性的病尿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占比逐渐降低,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占比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0.14、17.91, P<0.001、=0.001);2017至2021年真菌的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胆汁培养致病菌中主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31.36%,324/1 033)、肺炎克雷伯菌(12.68%,131/1 033);主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屎肠球菌(14.04%,145/1 033)、唾液链球菌(4.36%,45/1 033)。2017至2021年大肠埃希菌的占比逐渐降低,分别为39.66%(46/116)、38.92%(65/167)、33.14%(58/175)、28.48%(90/316)、25.10%(6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34, P=0.006)。2017至2021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分别为30.43%(14/46)、26.15%(17/65)、29.31%(17/58)、38.89%(35/90)、40.00%(26/65),4/15、20.00%(5/25)、20.00%(5/25)、24.32%(9/37)、31.03%(9/29),各年份间的ESBL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2017至2021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培养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仍占主导地位,但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胆汁培养细菌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谱变异和耐药情况调整抗生素用药方案。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Bile culture,Pathogenic bacteria,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Choledocholithiasis,Biliary tract infec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