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技术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处理困难输尿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导管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处理"困难输尿管"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28例(30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82.1%),女5例(17.9%)。年龄(51.5±13.6)岁。30侧结石中,左侧20侧(66.7%),右侧10侧(33.3%);肾盂或肾盏结石7侧(23.3%),输尿管上段结石17侧(56.7%),输尿管下段结石6侧(20.0%)。结石最大径(9.4±4.2)mm;23侧(76.7%)术前合并肾积水。30侧中,拟行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8侧(26.7%),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22侧(73.3%)。术中遇到"困难输尿管",即输尿管管腔细小而一期上镜或上鞘困难,一期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其中球囊直径4 mm 22侧,5 mm 8侧。经F8输尿管硬镜的工作通道逆行置入球囊导管,并直视下对管腔细小部位进行扩张。单次扩张完毕后撤出球囊导管,输尿管硬镜上镜探查评估扩张效果并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上镜或上鞘操作。记录手术方式、术中"困难输尿管"发生阶段、输尿管细小部位、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使用相关信息、扩张后输尿管损伤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术后结石清除率、输尿管支架管拔除时间等。结果:本研究30侧手术中,29侧(96.7%)于上镜阶段操作困难,1侧(3.3%)于软镜鞘置入阶段出现困难。共扩张输尿管细小部位37处,其中18处位于输尿管膀胱壁内段,10处位于输尿管下段,2处位于输尿管中段,7处位于输尿管上段。单个部位球囊扩张次数均为1次,单次扩张中位时间3(0.5,5.0)min,单次扩张中位最大压力1 215.9(1 215.9,1 443.9)kPa[12.0(12.0,14.3)atm]。扩张后输尿管损伤Ⅰ级28处,Ⅱ级8处,Ⅲ级1处。单侧手术时间(73.4±30.3)min。球囊扩张后上镜或置鞘成功28侧(93.3%);失败2侧(6.7%),均为球囊扩张后仍上镜失败,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二期手术。术后第1天复查血红蛋白(134.1±12.9)g/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肌酐(86.7±23.2)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3)。术后一期清石率为92.9%(26/28)。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其中Ⅰ级3侧,均为患侧下腹部疼痛需额外应用止痛药物;Ⅱ级1侧,为术后血尿,需静脉应用止血药。术后随访3个月,28侧成功者末次随访前均已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间(36.9±11.5)d。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提示,患侧肾脏均无积水。 结论:球囊扩张技术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处理"困难输尿管"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Ureter,Ureteroscopy,Lithotripsy,Difficult ureter,Balloon dil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