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死亡风险模型的构建

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2023)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构建死亡风险模型.方法 纳入 2008 年 12 月—2019 年 1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 308 例实验室确诊的重症HFRS休克患者(包括重型与危重型).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病日、住院时间、预后、发病季节、既往病史、合并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和机械通气情况、液体负荷程度(入院后 5 d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指标)等.依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 2 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分别构建基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死亡风险模型.结果 纳入患者中,存活 233 例,死亡 75 例.死亡组均为危重型,其入院时病日、住院时间短于存活组,入院时心率、呼吸频率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既往存在高血压病者更多(P<0.05),病程中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均<0.05),入院时快速器官衰竭估计评分(quick-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3 分者更高,少尿期时长更短,3 期重叠、难治性休克发生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率更高(P均<0.05),更易出现液体正平衡(P<0.05).死亡组首次CRRT持续时间、无创及有创通气持续时间均短于存活组,有创通气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入院时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血红蛋白、血清Ca2+、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存活组,AST、ALT水平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P均<0.05).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合并ARDS、难治性休克、行有创通气是患者死亡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PDW降低、PT延长是患者死亡的实验室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重症HFRS休克患者易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ARDS、难治性休克、治疗中行有创通气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视AST、Ca2+、PDW、PT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实时评估脏器受损程度,并采取合理有效干预措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