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旱塬覆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秸秆还田与减氮的响应

Pratacultural Science(2023)

引用 0|浏览30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减氮对旱地覆膜玉米(Zea mays)产量、土壤氮素形态及氮肥利用率(NUE)的影响,开展了连续5年的玉米连作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常规施氮(225 kg·hm?2,F)、秸秆还田(9000 kg·hm?2,TS)、F+TS、80%F+TS、60%F+TS和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处理相比,80%F+TS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表现为第2年增产率最高达22.1%,第3年开始增产率逐年降低;而60%F+TS处理前3年增产,第4年增产率减少,甚至减产.5年累积产量显著增加6.8%(P<0.05).同时,80%F+TS处理显著提高表层(0-2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P<0.05),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显著降低了深层(20-40 cm)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而且80%F+T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2019和2020年较F+TS处理分别提高了23.7%和22.1%(P<0.05).因此,秸秆还田9000 kg·hm?2替代20%的化肥氮是陇东黄土旱塬区秸秆还田减氮增效的优化组合模式,研究结果为陇东黄土旱塬区农业减氮增效绿色发展提供了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