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皮-赤芍药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2023)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验证丹皮-赤芍药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中检索丹皮-赤芍、脓毒症对应靶点,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分析图,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微生信云平台绘制气泡图。结果:丹皮-赤芍药对共有36个有效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山奈酚、黄芩苷、β-谷甾醇、豆甾醇、芍药苷等。与脓毒症潜在共有关键靶点96个,其中度值>4.9者为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转录因子p65(RELA)、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半胱天冬酶-3(CASP3)。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结果共有10个重要靶标蛋白,包括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3、PTGS2、人超敏C-C趋化因子2(CCL2)。富集分析提示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丹皮-赤芍药对可能通过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芍药苷等,作用于PTGS2、RELA、PIK3CG、BAX、BCL2、CASP3等靶蛋白,通过TNF相关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产生对脓毒症的干预效应;但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更多
关键词
Sepsis,Paeoniae radix rubra,Moutan cortex,Network pharmacolog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