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wf(2023)

引用 0|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针对全球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的现状,国内外学者在土壤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当前的土壤修复政策和评价标准主要指向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减少,忽略了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然而重金属形态才是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关键因素.2019年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在土壤污染的治理中,在达成基本目标的同时应优先考虑修复方法对土壤性质的损伤风险以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止二次污染,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因此,如何在对土壤环境产生最低甚至无损害的前提下减少重金属总量或改变重金属形态从而降低其风险是土壤污染修复的热点.虽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众多,但目前对土壤无损伤且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有固定/稳定化、植物和微生物修复这三种.固定/稳定化技术可以短期内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但易失去钝化效果,导致被固定重金属的重新活化;植物、微生物修复可稳定改变重金属有效性和总量,但其修复周期长,环境限制大.本文主要就上述三种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各修复技术的作用机制、优缺点、环境风险和应用前景,并从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调节生物代谢活动、吸附钝化重金属、改善土壤修复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不同强化方式的原理、修复效果、优势以及缺陷,然后通过联合修复取长补短、强化修复途径,极大地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效率,为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拓思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