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对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wf(2023)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PRP)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RIF患者76例,按照冻融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宫腔灌注,分为PRP+G-CSF灌注组(n=38)和对照组(未灌注,n=38).记录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化学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胚胎移植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类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PRP+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PRP+G-CSF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化学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88%(30/38)、60.53%(23/38)和60.53%(23/38),高于对照组的26.56%(17/38)、31.58%(12/38)和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4.35%(1/23)、16.67%(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异位妊娠发生,且PRP+G-CSF组患者无宫腔灌注不良事件发生.胚胎移植日,PRP+G-CSF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0.20±2.02)mm,较对照组的(9.15±1.51)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血流类型GⅡ型及以上占比、C型内膜占比为86.84%(33/38)、89.47%(34/38),均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71.05%(2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移植日,PRP+G-CSF组患者的子宫动脉PI和RI分别为2.35±0.53和0.83±0.08,均低于对照组的2.69±0.49和0.8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G-CSF宫腔灌注能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灌注情况,进而改善其ER及妊娠结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