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断裂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的差异性研究

wf(2023)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的差异性,为ACL断裂的中医病因病机深化及扩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膝关节运动损伤科因ACL断裂行ACL重建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组、筋脉失养证组及湿阻筋络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Beighton评分、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统计患者的受伤次数及平均病程,并在全麻下进行轴移试验评估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分析不同证型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共收集到病例154例,进一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其中气滞血瘀证组91例,筋脉失养证组33例,湿阻筋络证组3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受伤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117.107),其中湿阻筋络证组患者受伤次数最多,其次是筋脉失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最少.3组平均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381.288),其中湿阻筋络证组患者病程最长,其次是筋脉失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最短.3组轴移试验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33.110),其中湿阻筋络证组高度轴移率最高,其次是筋脉失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最低.结论 ACL断裂湿阻筋络证患者前外侧旋转失稳情况最明显,其病程最长,受伤次数最多,高度轴移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筋脉失养证、气滞血瘀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