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F V600E突变检测在BSRTC Ⅰ、Ⅲ类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管文燕,郑金榆, 聂岭, 杨军, 崔晓宾,苗淑莹

wf(2023)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V600E突变检测在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BSRTC) Ⅰ、Ⅲ类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共263例患者(男79例、女184例,中位年龄46岁)的264个结节,均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并实施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其中12例患者的13个结节有重复穿刺样本,51个结节用术后切除标本进行甲状腺癌多基因检测验证。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同时比较术后多基因检测结果、重复穿刺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结果,分析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诊断效能。 结果:264个结节中230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34个为良性结节;BSRTC Ⅰ类(未诊断)、Ⅲ类(滤泡性病变)结节数分别为58、206个。BRAF V600E突变检测在BSRTC Ⅰ、Ⅲ类结节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7.1%(37/48)、78.0%(142/182),特异性为9/10、91.7%(22/24),阳性预测值为97.4%(37/38)、98.6%(142/144),阴性预测值为45.0%(9/20)、35.5%(22/62),准确性为79.3%(46/58)、79.6%(164/206)。51个术前BRAF V600E为野生型但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结节经术后多基因检测验证,手术前后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一致性达90.2%(46/51);通过重复穿刺样本的检测结果分析,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诊断一致性为11/13。 结论:对于无法准确判断良恶性的BSRTC Ⅰ、Ⅲ类结节,BRAF V600E突变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更多
关键词
Thyroid nodule,Proto-oncogene proteins B-raf,Mutation,Biopsy, fine-needl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