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对采煤沉陷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引用 0|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明确采煤沉陷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变化,进而筛选出最佳的复垦林型.针对神府-东胜矿区采煤沉陷地设置长柄扁桃、欧李、文冠果3种林型,同时以周边未复垦地作为对照,探究深0~20、20~40 cm土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对长期植被复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柄扁桃、欧李和文冠果复垦提升了深0~20 cm和20~40 cm土层粒级>2 mm、0.25~2.00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粒级0.053~0.250 mm和<0.053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不同复垦林型各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0.25)、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86%~33.36%和12.94%~21.69%;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对照样显著增大、分维形数(D)减小;文冠果土壤团聚体MWD和GMD最大、D最小,稳定性最高;0.053~0.250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与粒级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MWD、GMD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植被恢复林型均能促进粒级较小的团聚体向更大粒级团聚体转变,尤其是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文冠果林大团聚体含量最高,稳定性最好,植被恢复效果更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