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分析

wf(2022)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3.00~3.43,P均<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2.20~1.71,P均>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