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处理对培忠杉苗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宋珂,徐嘉宝, 史锋厚, 张于卉, 尹中明, 沈永宝

cnki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为评价培忠杉苗木耐淹性,从枝叶形态和生理生化角度研究苗木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为培忠杉树种应用于季节性淹水湿地绿化和造林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培忠杉扦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苗体全部淹水(苗木全淹)、苗体中部以下淹水(苗木半淹)、苗木根部淹水(苗木浅淹)、苗木不淹水(对照)四种处理,观察各处理条件下苗木的形态变化,测定分析苗木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淹水胁迫抑制了培忠杉苗木的生长,随着淹水胁迫的加剧,苗木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失绿萎蔫、枯黄脱落等症状。在90 d淹水实验结束时,浅淹和半淹处理苗木存活率为100%,而全淹处理苗木全部死亡。在整个淹水试验期间,不同程度淹水处理对培忠杉苗木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淹水程度的加重,苗木叶片MDA和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则不断减小。同时,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苗木叶片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苗木叶片MDA含量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则缺乏规律性,两项指标反复波动。在淹水胁迫条件下,培忠杉苗木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可以做出积极响应,使其具有一定的胁迫适应性,但这种保护机制调节能力有限,苗木淹水时间较长或者苗体全部处于水淹环境中,则苗木体内代谢机制受损,苗木逐渐死亡。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