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术后无效再通动态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建立和验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动态网页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术且获得成功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全部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 n=216)和验证组( n=88)。以建模组的数据建立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以验证组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对于建模组,通过纳入在单因素分析中所有 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子后构建列线图。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分别通过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来验证列线图性能。 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间未检测到无效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16(62.0%)和56/88(63.6%),χ 2=0.07, P=0.7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04,95% CI 1.00~1.08, P=0.03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1.11,95% CI 1.04~1.19, 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OR=1.19,95% CI 1.07~1.32, P=0.001)、糖化血红蛋白( OR=2.02,95% CI 1.34~3.05, P<0.001)、较差侧支循环( OR=10.87,95% CI 4.08~29.01, P<0.001)、术后高密度征( OR=11.38,95% CI 4.56~28.40, P<0.001)为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与验证组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92(95% CI 0.88~0.95, P<0.001)和0.93(95% CI 0.87~0.98, P<0.001)。 结论:由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较差侧支循环、术后高密度征构建的网页列线图能够便捷、精准与可靠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概率。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cute disease,Stroke,Brain ischemia,Futile recanalization,Dynamic nomogram,Prediction model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