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Electronic Edition)(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肝脏是药物代谢主要的器官,易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2]。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中,药物性肝损伤年发病率2~3/100 000人,且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3,4]。中国一项由308个医学中心参与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在中国年发生率为23.80/100 000人,远高于西方国家的报道[5]。另外,全球药物中有肝毒性者达1 100种[6]。然而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性的诊治手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