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颗粒细胞瘤9例临床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21)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颗粒细胞瘤(GCT)少见,消化道GCT更少见.目的:探讨消化道GC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和金华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医学中心)收治的9例消化道GCT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9例消化道GCT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1;发病年龄为19~60岁,中位年龄52岁;发生于食管6例,结直肠2例,肛管1例.内镜示黏膜下隆起或无蒂息肉,肿瘤直径2~12 mm,中位直径5 mm.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位于黏膜层和(或)黏膜下层,呈实性团片状或巢状排列,周边呈浸润性生长;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瘤细胞呈胖梭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嗜酸性颗粒;核小、核质比极低,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示所有患者均表达S100和CD68,部分表达SOX10、CD56、Calretinin和Syn,不表达CKp、Desmin、SMA、CD117、CD34、Dog1和α-inhibin.食管和结直肠GCT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肛管GCT行局部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9~5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消化道GCT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下多呈黏膜下隆起或无蒂息肉,有特征性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病变小且浅表者行EMR或ESD治疗,效果好,术后需长期随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