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减少机制的研究进展

Chinese Heart Journal(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血小板的生物学功能是参与凝血和维持血管系统完整性.血小板减少症见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伴发症状,如肿瘤和感染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其可能的机制主要有血小板生成减少和消耗增加,且不同病毒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也不尽相同.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汉滩病毒、登革热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减少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是新近发现的注射新冠疫苗后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可能的机制,可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减少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