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 0-N 1期患者Ⅱb区临床靶区剂量优化策略及可行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明确鼻咽癌N 0-N 1期患者Ⅱ b区淋巴结预防照射剂量CTV 60Gy优化至CTV 50Gy的安全性以及对腮腺保护的剂量优势和临床价值,了解PET-CT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5 mm但<10 mm)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N 0-N 1期初治非转移鼻咽癌157例,其中104例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进行上颈部Ⅱ b区临床靶区优化,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模式,配对 t检验比较剂量优化前后靶区及腮腺剂量参数差异。 结果:N 1期行对侧单颈Ⅱ b区优化60例,行双颈Ⅱ b区优化25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者);N 0期双颈Ⅱ b区优化19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颈部复发,均在高剂量区内。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3.3%,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1%、91.3%、88.5%和80.8%。颈淋巴结复发与鼻咽局部复发有关,与咽后淋巴结状态无关。14例患者Ⅱ b区内有可疑阳性颈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平均为7.1(5~9)mm,其中11例PET-CT阳性,平均SUV max为2.96(2.5~3.3)。优化后肿瘤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腮腺的D mean、D max、D 50%、V 26Gy显著低于常规计划( P<0.01)。 结论:鼻咽癌N 0-N 1患者进行Ⅱ b区CTV 60Gy至CTV 50Gy的剂量优化是安全的,腮腺及颈部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小淋巴结需要结合PET-CT及DWI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处理。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Clinical target volume,Cervical lymph node,Diffusion-weighed imaging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