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22)

引用 0|浏览2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ITP患儿98例和健康儿童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同时比对24例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其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和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 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阳性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儿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相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中CD16+CD56+NK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B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16+CD56+NKT细胞比例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与血小板的数值呈现负相关,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变化与血小板的降低无相关性.PAIgM对ITP的诊断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0,cut-off值为21.5%,敏感性85%,特异性90%;血小板相关抗体联合CD16+CD56+NK细胞亚群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结论 ITP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紊乱,相对于淋巴细胞亚群而言,血小板相关抗体对其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有临床价值.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