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体外机械灌注的最新进展

Practical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22)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自从1967年第1例心脏移植手术以来,心脏移植手术始终是治疗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1年生存率为85% ~ 93%,10年的长期生存率高达69%[1-3].近年来,心脏移植在手术技术、免疫治疗、器官分配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4].然而,在供体心脏保存方面,应用最多的仍是传统低温保存法.这种保存策略不可避免的引入了时间依赖性缺血损伤,从而导致了植入后的再灌注损伤.此外由于可供移植的供体严重不足,心脏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DCD)引起了国外研究者们的注意[5],然而即使采用可控的马斯特里赫特Ⅲ或Ⅳ型供体仍不可避免的会经历一段无保护的热缺血时间,传统低温保存法难以保障供体质量[6].心脏体外机械灌注可以在向心肌提供氧气和营养的同时,从心肌中清除代谢废物,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7],使DCD心脏移植在澳大利亚和英国得到开展,甚至在国外一些中心, DCD心脏移植已可以占到其心脏移植总数的三分之一[8].本文将从心脏体外机械灌注的简介和分类,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最新进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